耕讀傳家
1989年,爺爺將包裝嚴實的一盒瓷片,小心翼翼的交給專門從省里請來的貼瓷片師傅手里,生恐不小心給摔碎了。這是準備貼在大門上的一幅匾,藍底黑字的刻著爺爺寫的四個楷書----“耕讀傳家”。
中國人往上翻三代基本上都是農民,我的祖上也是世世代代以種田為生,算是農村里的“大戶”人家,所以每代人都能上得起學堂。孩童時大人在農田里一年到頭的忙碌著,我就和玩伴們奔跑在麥堆里、玉米地,逮蛐蛐、捉知了,玩耍中認識了小麥、玉米、豌豆、棉花等作物,也認識了薺薺菜、灰灰菜等野菜。漸漸地有了力氣,爺爺就讓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,比如給玉米上肥、給家豬拔草。爺爺也會給我買一些不同年齡段的書籍,讓我除了玩增加一些樂趣的同時,也了解一些知識,最早接觸四大名著就是從娃娃書(連環(huán)畫)看到的。開始讀書識字了,爺爺就每天督促我寫完作業(yè),還要寫十張大字,既磨我好動的性子,更多的是一種傳承。
童年、少年,就是在農田里、書桌旁漸漸地度過的。我從小有一股不服輸?shù)膭蓬^,干農活,哪怕手上磨出了血泡、肩膀壓的腫痛,也會忍著疼和大人日出同耕、日落同歇。因為感受到了種莊稼的不易,才早早地體會到了“粒粒皆辛苦”真實的含義。學校里開設的大字課,每一個字我都要爭到一個紅對號,橫折撇捺不允許出現(xiàn)敗筆,更是從一筆一劃中體會到書法的美,還有方方正正做人的道理。
日子就這樣越過越快,快到我還沒有體會到什么是珍惜,爺爺就早早地老去。莊稼地也早早地變成了一座座廠房,后來的孩子們都未能享受到燒麥穗和吃甜稈(玉米桿)的樂趣。課堂里,再也見不到手握毛筆,書寫大字的身影。我很慶幸,正是祖祖輩輩的言傳身教,于半耕半讀之中,早早地將勤勞、善良、誠實、明理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刻在了我的骨子里、血液里,形成基因再傳承下去。
前年,老家在政府規(guī)劃中,成為了永久的回憶,那塊刻著“耕讀傳家”的門匾,早已沒了痕跡。不,這四個字還在,早已烙印在我的心里,流淌于我的血脈里?。ㄑπl(wèi)強)